首页 投保产品 投保研究

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

来源:保护基金  作者:dengzk  时间:2010-01-22 15:03

  第三章中小投资者市场地位及其成因

   个人投资者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主体。截至2005年6月,我国机构帐户数仅占总开户数的0.73%,个人帐户占99.27%;机构帐户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22.6%,个人帐户占77.4%。近年来,尽管此时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,但由于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获利空间逐渐被人们发现,个人投资者仍呈不断增长趋势。但多年来对证券市场的研究较少涉及中小投资者问题,80%的中小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。研究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心理及行为,对保护中小投资者具有现实意义。

  第一节中小投资者基本状况调查分析

   1、年龄分布、文化程度与入市动机。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平均年龄约为43岁,40岁以下的投资者占49%,55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占17%,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(高中及中专以下)占43%,70%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,在做具体的投资决策时,投资者依据“股评推荐”、“亲友引荐”以及“小道消息”所占的比重过半;大部分投资者对新出现的金融品种的认知程度有限,比如投资者在对开放式投资基金的了解程度上,52%投资者了解一点,24%投资者完全不了解。调查显示,79%的个人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,38%的投资者因有闲置资金而把股市看作是一个长期投资的场所;专门从事证券投资的个人投资者比重约为22%。

   2、职业构成方面及收入和资产构成。调查发现,中国股市的主要投资者群体为机关干部、工人、科教文卫新闻工作者、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、私营业主。通过对不同投资规模群体(如50万以上投资规模和5万以下投资规模)的投资者职业结构比较,可以大致推定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相对弱势群体为工人、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待业、无业人员,而强势群体为个体工商户、私营业主和科教文卫新闻工作者。投资者的年收入水平普遍不高(其中,55.63%的投资者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),与此相对应的是,投资者的投资规模相对较高(调查显示,投资者的资金杠杆指标值高达23.46,资金杠杆=投资规模均值/年收入均值),这种现象降低了投资者的市场风险承受力,也大大提高了股市波动所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。股票和基金是投资者们最主要的金融资产,比重高达60.67%,其次是银行储蓄和现金。国债、保险、企业债券所占比重很小。被调查者中,其股票投资总额平均占家庭总资产的50%左右。存在少部分(约2.62%)的大行举债炒股者。

   3、投资倾向与策略。调查显示,55%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做3—12月的所谓中.线投资,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与其年龄结构、资金规模有一定程度的联系,其中年龄较大或资金规模较大的投资者更倾向于中长线投资;在所投资股票的类型方面,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偏好于投资中价、中盘、绩优类股票,而对高价、大盘、绩差类股票兴趣较低;持有股票数量方面,近七成个人投资者经常持有的股票个数介于2—5只之间;在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方面,七成投资者持有1只股票的时间在6个月以下,投资者短期行为明显;在投资者的年交易次数方面,43%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“13次以上”,90%以上的投资者年均交易次数在“3次以上”,投资者交易次数频繁、交投活跃。此外,近一半投资者没有购买过封闭式基金,投资者购买基金考虑的主要因素是“分红”和“净值”,而考虑“基金管理人的能力”和“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程度”的投资者极少,两者相加不足7%。在交易方式方面,70%的个人投资者采用“在营业部下单”的传统方式,“电话委托”约为20%,“网上委托”约为10%。

   4、投资行为特点。中国证券市场40岁以下的投资者几近一半,该年龄段的投资者精力充沛、感觉敏锐、处事果断,因此体现在交易行为上,多倾向于短线操作,对消息敏感、交易频率相对较高。受教育程度较少的投资者,容易受到各种信息噪音的影响而难以形成独立的投资理念,反应到投资行为上,则非理性行为较多,常有“追涨杀跌”的现象,易造成股市“从众”效应放大。

 1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7  8  9  10  11  12  13  14  15  16  17  18  19  20  21  22  23  24  25  26  27  28  29  30  31  32